虛空有盡,我願無窮
今生做不完的事,
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;
個人無法完成的事,
勸請大家共同推動。
──法鼓山‧聖嚴法師(二○○五)
二○○五年底,花了十六年心血擘建的法鼓山終於開山前,聖嚴法師一度傳出病重。但開山大典中,法師在寒風細雨中出現了,法衣飄飄,合掌微笑。原就瘦弱的身子在寬大法袍中,更顯弱不禁風。他走上主禮台,以「大悲心起」的弘誓與四方信眾立約。
當日的簡介小冊最前頁,印下法師這段話,似乎他早知今世的人間旅程將達終點。
承繼漢傳佛教禪宗臨濟、曹洞二法脈的聖嚴法師,擁有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,致力「人間佛教」,以「心靈環保」為核心理念,號召追隨者「提升人的品質、建設人間淨土」。
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單德興形容他是「集宗教家、教育家、社會運動者、學者、作者等角色於一身」,長期致力佛教的人間化、現代化、學術化與國際化。
為法師立傳的作家施叔青,也曾在攝氏零下廿度的低溫中,目睹聖嚴法師在紐約郊區象岡道場主持「話頭禪七」的景況。他讓抽象的「禪」以簡單心法在西方知識分子圈中扎根。
在日漸市俗化、講求神通靈異的台灣佛教界中,法鼓山的簡樸家風顯得安靜內省,不出風頭;當教界好以供養蒐集古物、聖物自重之際,聖嚴法師卻寧將獲贈的大陸古佛寺佛頭奉還原寺。以四方供養投入僧伽教育,創辦台灣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可的佛學院。聖嚴法師一介「文化僧、學問僧」的身影更顯高潔。
他自喻為「風雪中的行腳僧」,曾獲選為「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」之一。他全世界弘法,馬不停蹄,是多次世界宗教會議的佛教代表。為了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,仍一字一字著書寫作。他所創辦的「中華佛學研究所」,被公認是水準極高的佛學機構,讓看似鼎盛的佛教有思想的根。
聖嚴法師最為台灣民眾熟知的身影,是九二一大震之後,一幀他悲憫俯首合十祈禱的身影,「台灣,加油!」他一句「所有的死難者都是大菩薩」,給人心帶來極大的安慰。
在社會景氣與人心低迷時刻,已罹病的聖嚴法師仍關心眾生,巨幅「你可以不必自殺」的公益廣告,又挽救了許多絕望的靈魂。
出身江蘇貧農之家的聖嚴法師曾自述此生:「我的生命是用來報三寶恩的,只要還有一個地方為了佛法非要我去不可,無論如何我都一定前往。」
聖嚴法師遺言表示,僧俗四眾弟子之間,沒有產業、財務及權力、名位之意見可爭,但有悲智、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。
聖嚴法師在遺言最後還說偈:
「無事忙中老,空裡有哭笑,本來沒有我,生死皆可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