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真正珍惜的是未得到的,而不是所擁有的
忙的時候,想要休息; 渡假的時候,想到未來。 窮的時候,渴望富有;生活安逸了,怕幸福不能長久。 該決定的時候,擔心結果不如預期;看明白了,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。 不屬於自己的,常常心存慾望;握在手裡了,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。 「生命若不是現在,那是何時?」
- Mar 02 Mon 2009 07:54
前半生不猶豫與後半生不後悔(轉載)
- Mar 02 Mon 2009 01:21
[電影推薦] 馬利與我 Marley And Me
- Feb 27 Fri 2009 21:41
(再談)宮廟/通靈/降乩
- Feb 25 Wed 2009 22:02
(續談)宮廟/通靈/降乩
- Feb 24 Tue 2009 08:02
一位印度智者的故事
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。他問:「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、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?」智者笑著望著他說:「孩子,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,已經是很難得了。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,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,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,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,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。」
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,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。
- Feb 22 Sun 2009 11:56
菩提本無樹
當五祖弘忍想將大法衣缽傳給弟子們繼承的時候,先告訴弟子們每人各做一首偈子,然後從偈子中所呈現的境界來判別對方是否見道,見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缽,成為六祖。其中最受大眾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,作了一首偈子說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;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大眾看了都讚歎神秀境界很高,但五祖卻批評說:「作得不錯,但是尚未見道。」
- Feb 22 Sun 2009 11:53
不動心
某處鬧著災荒,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盡些濟助之心,因此就商請一個歌舞團,表演歌舞,籌募一點經費,某一寺裡的禪僧購置入場券,也參觀了歌舞。
新入道的一個禪學者,大不以為然,他認為參禪修道的人,不該觀看歌舞,因為團體行動,不得已,他就閉眼,正襟危坐地不理會周圍的嬉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