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這則故事我想一定很多人都有看過:
有一天,有位老師叫班上每個同學各帶個大袋子到學校,她還叫大家到雜貨店去買一袋馬鈴薯,第二天上課時,老師叫大家給自己不願意原諒的人選一個馬鈴薯,將這人的名字以及犯錯的日期都寫在上面,再把馬鈴薯丟到袋子裡,這是我們這一周的作業。
第一天還蠻好玩的,快放學時,我的袋子裡已經有了九個馬鈴薯,珍說我新理的頭髮很醜,巴比打了我的頭,吉米雖然知道我必需提高平均分數卻不肯讓我抄他的作業……每件事都讓我欣然的丟個馬鈴薯到袋子裡,還發誓絕不原諒這些對不起我的人。
下課時,老師說在這一整周裡,不論到哪兒都得帶著這個袋子。我們扛著袋子到學校,回家,甚至和朋友外出也不例外,
好啦!一周後,那袋馬鈴薯就變成了相當沉重的負荷,我已經裝了差不多五十個馬鈴薯在裡面,真把我壓垮了,我等不及這項作業快結束。
第二天老師問:你們知道自己不肯原諒別人的結果了嗎?會有重量壓在肩上,你不肯原諒的人愈多,這個擔子就愈重,對這個重擔要怎麼辦呢?
老師停了幾分鐘讓我們先想一想,然後她自己回答:放下來就行了!
其實時間真是可以讓人清醒的。曾經以為無法原諒,都可能讓自己更不快樂的。
保留自己善良的原則,說真的"沒什麼好計較的"!
怨恨會讓人不斷滋生痛苦,造成焦慮、憂鬱、憤怒、偏執、孤立、失眠和身體的痛苦。
「原諒」對身體有好處,可降低血壓。更重要的是,你比較不會生氣、焦慮、憂鬱,而且更有自信。
一項研究請十七人參加「原諒訓練」,他們的家人曾犧牲於北愛爾蘭動亂。
一周後,這些失去雙親、子女、伴侶、兄弟姐妹的人,頭痛、胃痛和其他壓力徵兆都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,其他憂慮相關的徵兆也降低了百分之二十。
雖然多數人都認同原諒是好事,但卻不知該如何踏出第一步。
1.了解原諒的真意。
很多人不想原諒,因為他們將原諒視同軟弱,或等於承認對方沒有做錯,其實兩者皆非。可將做錯事的一方送進監獄,並原諒他。人們也認為決定原諒一定需要和解。有可能,但並非必要。「原諒」和做錯事的對方無關,重點是拋棄吞噬自己的憤怒,接受你被錯待,但決定從傷害中超脫。這是極度尊重、關心自己的行為,需要勇氣和承諾。
2.哀悼所失去的。
時機不成熟的原諒,就像在垃圾上灑鮮奶油,看起來可能很漂亮,但底下的問題還在,而且會持續發酵。在真正的原諒之前,必須先感受自己的悲傷,這需要時間。即使在決定放棄自己的憤怒後,也可能不時感受到憤怒再度出現,因此必須對自己溫柔。隨著時間的消逝,記憶會愈來愈少,也愈來愈不痛苦。
3.不要等待道歉。
傷害你的人,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傷害了你,或根本不在意。簡單的對不起可能有療癒效果,但是,決定自己已不需要聽到這些話語,也可能有一樣的效果。
4.試著了解對方。
一般來說,不良行為導因於情緒不成熟,與其批判這些行為,還不如同情。
研究顯示,聯邦監獄裏的許多罪犯曾在幼時遭受虐待。若有個朋友背叛了你,是怎樣的不安全感導致他的行為?若他的父親從未表現愛與溫情,他曾受到多大的傷害?同理心會驅逐啃噬人心的憤怒,改變你和他人的人生。
有這樣一個故事,雪柔家遭到一群青少年闖入,她的先生被謀殺,女兒被強暴。與其被悲傷和憤怒吞噬,她試著拜訪這些入獄的加害者,了解他們為何犯下恐怖罪行。同情心不但減少她的痛苦,也讓她成為更生計畫的代言人。
5.肯定自己的成長。
某項研究,讓受訪者寫下自己受到背叛的創傷經歷、因此得到的收穫,例如變得較無私,或發現不為人知的力量。寫下自己的收穫或成長的人,形容自己的感受時較不苦澀,也較容易原諒他人。
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學習,有些課題非常痛苦。我們無法避免受傷害,但是,我們可以決定不須一輩子活在傷害的陰影下。選擇放手能帶來更多理解、成熟與同情心:對他人,也對自己。
留言列表